t75915

中国暂停购买波音。令特朗普没有想到的是,中方居然在对美国政府展开反制的同时向美国

中国暂停购买波音。令特朗普没有想到的是,中方居然在对美国政府展开反制的同时向美国的波音公司发动了反击。得知相关的消息之后,特朗普气急败坏地表示:明明是中国要与美国谈协议的。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25年4月,美国政府单方面对中国加征高达145%的“对等关税”,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在贸易谈判中让步。作为反制措施,中国迅速将对美部分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25%,其中就包括波音飞机。 这一决策直接击中了波音的要害——中国作为波音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每年采购量占其总交付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仅2025年原计划就有49架飞机待交付,其中29架因关税问题被迫搁置。 消息传出后,波音股价在短短一周内下跌超过7%,市值蒸发近120亿美元。更严峻的是,中国航空公司开始批量退回已完工的飞机。4月19日至24日,三架原本计划交付厦航、国航的波音737MAX从浙江舟山起飞返回西雅图,这是中国自2019年737MAX停飞事件以来首次大规模退回波音飞机。马来西亚航空和印度航空趁机提出购买这些二手飞机,但由于机型配置和付款流程复杂,最终仅达成部分意向。 特朗普政府显然低估了中方反制的决心。当得知波音成为反击目标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罕见失态,指责中方“破坏谈判诚意”,声称“明明是中国主动要求谈协议的”。 这种反应不难理解——波音作为美国制造业的标杆企业,直接雇佣员工超15万人,间接支撑着全美50个州的数十万家供应商,其兴衰与美国经济命脉紧密相连。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波音同时承担着总统专机“空军一号”的改造项目,由于供应链问题,新专机交付已推迟至2029年,这意味着他可能整个第二任期都无法用上承诺的“升级版空军一号”。 在这场博弈中,波音的处境尤为尴尬。一方面,公司正深陷财务危机——2024年净亏损达118亿美元,为历史第二大亏损,而2025年因中国市场停摆,原本预计的50架交付量可能落空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其全球供应链因关税战严重受损。制造一架波音737MAX需要来自中国的钛合金部件、复合材料和电子设备,这些原材料成本因关税飙升30%,导致波音不得不在东南亚紧急寻找替代供应商,但产能衔接至少需要18个月。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场较量中展现出更强的战略定力。除了关税反制,中方还加速推进国产大飞机C919的替代进程。截至2025年1月,C919订单已突破1300架,东方航空一次性订购的100架飞机正在上海浦东机场密集试飞。 更关键的是,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在2025年7月完成对C919的第三阶段认证,给出“积极反馈”,预计2025年9月正式颁发适航证,这意味着C919即将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与此同时,中国与空客的合作持续深化,双方正在商谈一笔涉及300架飞机的超级订单,其中包括空客最新的A330neo宽体机,这对波音形成双重挤压。 这场博弈的影响已超出商业范畴,深刻改变着全球航空产业格局。波音原本占据中国市场55%的份额,如今已萎缩至38%,而空客凭借天津总装线的产能优势,将份额提升至52%。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中国在2025年6月宣布成立“国产大飞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达5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C919的全球推广和技术迭代。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正在从“航空消费大国”向“航空制造强国”转型。 同时,波音加快在华供应链本地化进程,位于西安的737MAX垂尾生产线提前投产,预计2026年实现100%国产化。这些举措虽能缓解短期压力,但难以逆转长期趋势——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中,国产飞机占比首次超过50%。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持续。随着2025年8月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期限的临近,双方博弈进入关键阶段。波音能否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妥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十年在中国市场的生存空间。 而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贸易反击战,更是一场关乎产业自主、技术主权的攻坚战。在这场博弈中,最终的赢家或许不是某一家企业,而是那些能够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坚守战略定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