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5915

竟然真的降到了15%!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

竟然真的降到了15%!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会晤后,宣布双方达成最终贸易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的关税将从原计划的30%降至15%,而欧盟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政策。 与此同时,欧盟承诺将对美国增加高达6000亿美元的投资,并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这一协议的达成标志着美欧之间持续多年的贸易摩擦暂时画上句号,但背后的博弈与妥协却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动。 这场协议的诞生并非偶然。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多次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尤其针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领域。此前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平均关税为4.8%,但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将这一税率提高至10%,并宣称若8月1日前无法达成协议,将进一步提升至30%。 这种高压策略迫使欧盟在谈判中让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原本希望将关税维持在10%,但特朗普坚持要求更高的“胜利感”,最终双方在15%的税率上达成妥协。这一税率不仅高于美英协议中的10%,更是美国对欧盟原有税率的三倍,被欧盟内部视为“痛苦的妥协”。 协议的核心条款包括三个方面:关税调整、投资承诺和能源采购。首先,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统一征收15%的关税,涵盖汽车、医药、工业设备等主要品类,但钢铁和铝的关税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欧盟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将从之前的27.5%降至15%,虽然降幅显著,但仍高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其次,欧盟承诺在未来数年内对美国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涉及基础设施、科技研发等领域,同时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装备。 第三,欧盟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包括液化天然气、石油和煤炭,这一举措被特朗普称为“协议的关键部分”,旨在帮助美国能源企业打开欧洲市场。冯德莱恩在解释这一点时提到,欧盟目前仍过度依赖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增加美国能源进口有助于多元化供应渠道。 表面上看,协议为双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平衡。对美国而言,降低关税至15%既能维持对欧盟的贸易施压,又能通过投资和能源采购获得实际经济收益。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协议将使欧盟开放其20万亿美元的市场,并首次完全接受美国的汽车和工业标准。 此外,新增关税已为美国带来27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绩亮点。对欧盟而言,15%的关税虽高于预期,但避免了30%的惩罚性关税,同时通过投资承诺换取了市场准入的稳定性。冯德莱恩表示,协议将为市场带来“可预期性”,有助于缓解企业的不确定性。 然而,协议的实际影响却引发广泛争议。德国总理默茨对协议表示欢迎,认为其避免了贸易冲突升级,但欧洲议会和部分成员国官员则批评协议严重失衡。 协议的达成也暴露了欧盟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被动地位。为避免30%的关税,欧盟不仅接受了更高的税率,还主动前往特朗普的私人高尔夫球场进行谈判,这种“登门妥协”被分析人士视为欧盟前所未有的示弱。 更值得关注的是,协议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关税勒索”的谈判模式,与此前美日协议如出一辙。欧盟虽保留了使用《反胁迫工具法》作为反制手段的权利,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对美贸易的结构性依赖。 从全球视角看,美欧协议可能重塑国际贸易规则。协议中强调的“对等关税”原则和行业标准统一,可能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的模板。特朗普已表示,美国正考虑与另外三到四个国家达成类似协议,并计划在8月1日前向各国发出关税确认函。 对欧盟而言,尽管协议存在诸多弊端,但在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压力下,妥协成为避免更大损失的无奈选择。然而,协议的长期影响仍充满不确定性。 高关税是否会抑制欧洲企业的竞争力?大规模投资能否真正转化为美国经济增长?欧盟对美国能源的依赖是否会引发新的安全风险?这些问题都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